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节日购物节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古代节日购物节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1.11”,双11狂欢购物节,10岁了!也该赋予它文化内涵了,你说对吗?
双十一节文化内涵:
二、中国电商节。现在的中国经济迅速崛起了,绝对引领电商文化方向,信用、快捷、享受、丰富。
三、友爱节。彼此以购买礼物的方式,表达理解、爱情、暧昧、浪漫、温馨。
四、个性节。我的存在,我的美丽,我的价值,我的方向。
五、中国节。和平,发展,双赢,共享共建,改革开放,命运共同。
(蒋荣清,2019.11.2)
无论什么节,要想延续香火,必须得有老百姓的参与,这个节变成了全民的节日,才会有它的内涵,才会有文化上身!也就是说老百姓会赋予它文化内涵。并且在发展中不断补充丶演变丶壮大。中国哪一个节日不是如此?
双11仅仅只是一个商家玩的营销手段,离称为“节”还差得远:一个是民心。双11是忽悠人们花钱的,尤其是忽悠年轻人,这会让老人们看不惯,并强烈反对。所以它不会得到全民支持!现在为止,我周围没参与过双11的人不是少数,有的甚至不知道双11是什么鬼!
二是传统。中华民族历来提倡节俭,艰苦朴素,量入为出。双11却提倡提前消费,忽悠年轻人今天花明天的钱!有些年轻人利用双11想捡便宜货,会买一堆不实用的东西,买了自己也后悔,俗称“剁手党”!因为双11闹家庭不和的比比皆是。时间长了连年轻人也都猛醒,不能一再这样寅吃卯粮了!
三是传承性。凡是节日都有值得传承的东西,这些东西要靠口口相传,一代又一代传下去!双11只是商人寄希望于人们买买买,怎么样去让人一代代自觉传承?
所以,不是拍脑袋想一个日子取一个名字就会成为“节”!文化也不是想塞到人造节中就能塞的,有些地方也曾办过很多节,但一不烧钱,人们就把它忘了!而民间的一些节因时代局限性曾被多次禁止过,但老百姓从没忘记过,不让光明正大的过节他们就私底下偷偷过!这就是民心的力量,这是传承的力量,这是中华民族一代代香火延续不绝的力量!
双11是商家们炒作起来的,为了自己的商业利益,双11,双12,这个购物节,哪个狂欢节,节日添加的目的就是引导大家花钱,正如网上一天天摆出个什么日子,让大家祈祷,许愿的目的一样……钱。我曾在算卦先生那学了一招,喜事要个喜钱,难事要个破解钱,平平常常要个转运钱,不掏钱除非你不到我的摊前。至于赋予双11文化内涵吗,是忽悠大家做文章,还是花钱请大咖做个道场?与老百姓何干?
“双11购物狂欢节”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谁想出来的?
双十一”即指每年的11月11日,由于日期特殊又被称为“光棍节"。从2009年开始,每年的11月11号,以天猫、京东、苏宁易购为代表的大型电子商务网站利用这一天来进行一些大规模的打折促销活动以提高销售额度。成为中国互联网最大规模的商业活动,光棍节的重要性因为联系到购物节而更受人们关注。
2009年,天猫开始在11月11日举办促销活动,当时的出发点只是想做一个属于淘宝商城的节日,让大家能够记住淘宝商城。选择11月11日因为"光棍节"刚好处于传统零售业十一黄金周和圣诞促销季中间。这时候天气变化正是人们添置冬装的时候,希望网上的促销活动能成为一个对消费者有吸引力的窗口。
而到2012年,”双十一“却成了一个标志性节点,一个销售***,一个网络卖家、平台供应商、物流企业的必争之地。同时也成为电商消费节的代名词,甚至对非网购人群、线下商城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力。
如果具体说是谁最初产生这样的想法,那么这个绝对不可考,因为思想如果不付诸行动,那么只是思想。
但是,如果问,第一次双十一的产生,整个项目领导者,是现在阿里巴巴的董事会***——张勇。
07年,张勇从盛大离职,进入阿里,担任淘宝的CFO,次年兼任淘宝商城,也就是如今的天猫的CEO。为了推广天猫,张勇想了个办法,就是天猫商城“免邮费”,限定的时间,就是11月11号光棍节这一天,这就是双十一的雏形。
当时非常简答,就是11月11日当天,天猫商城部分商家包邮。
绝对的大道至简,当天的交易量也就5000万。
可以说第一年双十一也不够重视,起来的原因,是张勇短时间离开天猫,然后卫哲临时担当重任,为了团结大家的决心,又把双十一提起来了,而且由于卫哲的离开,张勇为双十一拿到了更多的推广流量,这样才把双十一购物节这个IP做起来了。
后来的事情我们也都知道了……
所以说,双11作为一个非常成功的项目,其实开始就是一个无意之间的结果——找个机会打折,刷一下人气。只不过后面由于一些人员博弈,才成为斗争之中的“副产品”一炮走红。
旅游、购物代替了中国传统节日的实际[_a***_],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我总认为春节的鞭炮声是中国传统春节的符号,尤其是除夕12点的鞭炮声和大年初一凌晨的鞭炮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那种震耳欲聋就是新的一年的宣言。小时候,哪个没有买过炮、哪个没有抢过炮、哪个没有放过炮?贴对联、放鞭炮、吃饺子,这就是传统的春节,对联、饺子相对来说比较私密,你不去别人家你不知道他们吃的啥饺子,不知道他们家对联的内容,放鞭炮则是一种大众狂欢,你坐在家中就能听到别人家的鞭炮声,就能看到别人家的烟火,于是,你也就会受到感染,也去放鞭炮,这就是人与人的呼应,最后成了大众的狂欢。春节不就是中国人的狂欢节吗?认识不认识的人见了面,也不再是日常的冷脸了,互相问候着,互相道着:新年好!恭喜发财!南方还互相发着红包,我们北方只是在长辈和晚辈之间。元宵节的鞭炮声则预示着春节的结束,开始了一年的忙碌!现在,种种原因吧,鞭炮声已经快要从我们春节中销声匿迹了,春节期间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断了,全民狂欢变成了一家人的自嗨,不出门旅游,不出门购物还有什么意义?也算一种无奈的选择吧!
为什么 旅游、购物代替了中国传统节日的实际内容,我来说说我的看法。
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较大的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元宵节等。这些节日的形成,与中国农耕文化有关,而随着中国40年的改革开放,逐渐的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人们的生活也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之前每逢节日,人们一定要回家过节,那时生活艰苦,团聚在一起,在一起聚餐,和家人在一起度过节日,是最大的幸福,过节的气氛很浓。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过节时人们可选择的过节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很多人过节会选择旅游或购物,这是社会进步发展的产物,是人们追求自我和个性的体现。
现在人们都说节日气氛没有以前浓了,主要原因是人们可选择的过节方式多了,不在拘泥于在家里一起吃几顿饭。中国传统习俗是以家为中心的,过节时和自己的亲人在一起,无论是出外旅游、购物,只要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幸福的。
总之,虽然很多人留恋旧时的节日,但新的生活方式已经在逐渐的改变着我们,而我们只能适应这种变化。
说“替代”,不太恰当,应当说旅游购物是对我国传统节日的推陈出新,即去除旧有风俗的糟粕,取其精华,创新方式、适应新时代,适应不同的家庭。春节的传统习惯主要包括办年货、扫尘、贴对联、放鞭炮、吃团圆饭、祭祖、探亲访友、相互拜年、逛庙会等活动。“办年货”就是购物,算不上新事物;放鞭炮不是个好习惯,特别是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不仅污染环境也是事故隐患,遭人烦。“禁放爆竹”推出后基本没有不良反应。随着家庭小型化的到来,旅游过年是一个与时偕行的新方式。近些年春节旅行的人屡创新高,但其中的大部分人是回家过年,算不上旅游,真正外出旅游过年的人只是少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节日购物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节日购物节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0317taobao.com/post/82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