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美利坚购物清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美利坚购物清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抗战和***时期,***军的美式装备都有哪些?
其实在抗战与***中,美国对于***的支持很大,但是与真正的美军有很大区别
一、在抗战中
美国支持中国***军的装备有飞机,当然还有各类运输机等。
坦克M3A3轻坦克
M3A3轻坦克
大炮,一般以榴弹炮和山炮为主只有少数的高***,还有迫击炮。
高***
以及***,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汤姆逊冲锋枪,还有***冲锋枪以及重机枪,还有一些M1911***等等,当然还有无数的炮弹加***,这就致使国军的军事力量有了很大提升。
但是这个时候的美式装备其实并不是特别多,较多的是德式装备,但是哪怕这么少的***,也是只有蒋介石的中央嫡系部队中的少部分部队才有,可以看出正面战场我们的军事力量都不是特别强,更别说***了,所以,我们向当初的抗战英雄致敬。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国***国防军——“国民革命军”装备的美式装备主要分两种,一种是本国兵工厂仿制的美式装备,一种是美国直接支援中国的武器装备。
首先第一种情况。本国兵工厂仿制的第1种美式装备为美制汤姆逊冲锋枪,其中以山西太原兵工厂的晋造汤姆逊冲锋枪最为著名。第2种武器为“卅节机枪”,“卅”这个字读作“三十”,是汉阳兵工厂在1921年以美国***M- 1917A1型水冷式重机枪的基础上进行仿制。这两款武器是当时中国可以自行仿制生产的。
而第2种情况主要就是在1940年之前,中国各地军阀从美国直接购买的武器,这里有M-1903春田***和M-1918自动***。在1940年之后,根据援助法案进入中国的武器,这个时候使用的美式武器就比较多涵盖了轻重武器和火炮,其中比较著名一点的就是M-1903春田***和M-1卡宾枪,重机枪也改为。在M-1917水冷重机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气冷型的M-1919重机枪,重武器的话应该算有60毫米口径迫击炮、巴祖卡***火焰喷射器等。当然还有M3A3型坦克、M-1918式155毫米榴弹炮、M-101式105毫米榴弹炮、M-1式75毫米山炮、M-3式37毫米战防炮、M-2式90毫米高***、40毫米博福斯高***等。
在空军的飞机上,抗战初期中国空军向美国购买的霍克型战机,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1938年中国空军使用向美国购买的B-10轰炸机首次对日本本土进行“轰炸”。而之后中国空军也装备了诸如P-47、P-51这样的先进战机。
在抗战后期及***初期,***通过《租借法案》获得了大量的美国军援。在抗战结束前夕,就已经有33个师的装备运抵了国内,只是蒋介石为了保存精锐部队的实力,严禁这类装备主动参加战斗。而且,这33个师的美械装备在当时各派眼里,犹如“餐桌美食”,***都想分一口。在这样的情况下,蒋介石先后将它们“化整为零”,分给了各派,使得原本集中使用的***一下子高度分散。这样的做法非但没有做到“全面加强”,反而因为太过于分散,弱化了作用。而且,美式装备的***有别于国械,日械和德械,进一步加重了后勤部门的负担。
抗战胜利之后,***军又接收了大批精良的日械。虽然很多自媒体撰文称“国军当时不屑接收”,但实际情况下,用惯了老套筒,汉阳造,大刀片子和土造武器等落后装备的国军在接收这些日械后仍旧十分高兴,并不存在所谓的“不屑”现象。而八路军改变而来的***,虽然也接收了不少日械装备,但是数量少,加上***本就不足,使得装备相较于精良的国军,还是差了一大截。那么,装备精良的国军,是如何输掉这场战争的呢?
首先,最大的问题就是国军内部“派系林立”,即便是在内战爆发的关键时期,蒋介石也依旧在与旧军阀势力的代表“掰手腕”。而不同派系的部队在作战中,为了“保存实力”,经常会刻意去贻误战机。其次,国军当中并不存在所谓的“纯美械”部队,即便是孟良崮上拼命抵抗的整编74师,也有大量的国造和日械,美械只是一部分。如果当时整编74师是“纯美械”的话,说不定可以继续抵抗乃至突围。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军本身就没有群众基础,蒋介石“7分政治3分军事”的做法,一切都是在争取国际社会的更多援助,对于一些中大型城市,蒋介石往往是***取一切手段去控制。但这样造成了***军需要部署大量的兵力去守卫这些城市,而出击的军队又因为过于分散,被***围歼。当然,灵活性不足一直都是***军的不足。控制中大型城市,固然能够得到更多的物资及人力***,但是也恰恰限制了部队的机动作战能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美利坚购物清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美利坚购物清单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0317taobao.com/post/24121.html